2)第192章 大战之前_我在三国建座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得到你和辽儿的行踪,使君说的也不错,族中不成器的族人分些田地早点打发了,也是好事!”

  张山有些平静的抬头望着天空淡淡的说道。

  ………………………………………………………………………………

  张辽与苏木走出了后宅之后。

  就再也没有了在张山身旁那小绵羊的样子了。

  此时他也是一脸兴奋的从身后的护卫手中拿过了那羊毛大衣。

  “嘿,主公,这羊毛大衣去了异味可真是一件好东西了!”

  张辽说着话就要将那羊毛大衣往身上穿。

  他此时也不顾这夏天炎热的天气。

  简单的扣上了两个扣子朝着苏木说道。

  “主公,这衣服的样式我以前怎么没见过?该不会又是你搞出来的吧!”

  张辽这一折腾,此时也是满头大汗的朝着苏木问道。

  “这算什么,我会的东西那可太多了!”

  苏木背着手在张辽一脸敬佩的目光中扭头劝道。

  “哎呦,文远,你可快脱下来吧,这大太阳这么高,你穿着他干嘛!”

  苏木说着话也是拉着张辽停住了脚步。

  他一把扯下了张辽身上的羊毛大衣说道。

  “你不用着急,以后这羊毛大衣咱们营中人手一件!”

  “真的?主公这可真是大手笔啊!”

  两人一路说笑的也是回到了马邑城的县衙中。

  此时苏木已经是将马邑城内部的鲜卑势力借助拓跋青的事情铲除一空了。

  随后又利用羊毛纺织厂的利润换取了马邑张氏的支持。

  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重新丈量田地的政策。

  一时间马邑城内外各种声音都出来了。

  世家豪右们关上门之后。

  就没有不骂苏木这个少年县令的。

  只是,他们也只能是在家中骂几句了。

  毕竟得了马邑张氏的支持的苏木。

  已经不是他们能撼动的了。

  除了这些被收了田地的世家豪右之外。

  马邑城周围的百姓和新征的士卒们每个人都脸上都笑开了花。

  提起马邑城县令苏木的名字。

  这些人都会朝人竖起一根大拇指。

  在这些人眼中。

  苏木简直就是神仙下凡。

  若不是天上的神仙。

  那个地上的老爷能把田地分给他们这样的泥腿子啊。

  一时间整个马邑城都充满了活力和干劲。

  毕竟给自己种田和给别人种田。

  完全是两个概念。

  而且苏木借着这次重新分地的机会。

  也是废除了人头税。

  直接将摊丁入亩的政策推行了下去。

  在他的治下不再收取人头税。

  而是按照族中田亩收取田赋。

  马邑城就是在这样的变动与活力中忙完了夏种秋收。

  这一季的秋收。

  马邑城周围的百姓们的手中终于是有了结余的粮食。

  每个能吃饱饭的家庭中都供上了苏木的牌位。

  那怕是家中祖先没了香火。

  苏木的排位前的香火也是源源不断的。

  而苏木也是回了大同城两次。

  第一次是交代了大同城中的兵器坊制作诸葛连弩。

  此时兵器坊中已经是有了不少的熟手。

  所以制作诸葛连弩的事情也没有多难。

  只是限于连弩工艺复杂。

  预计到年底鲜卑人入寇之时也只能是制造出两百来具。

  苏木第二次回城是去蔡邕的学堂中和吕布高顺张辽等人听课。

  在这一次听课之后。

  蔡邕作为苏木等人的老师和长辈。

  也是给苏木高顺等人起了字。

  蔡邕也是从《论语》中为苏木取了字。

  《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蔡邕认为“仁”是人的最高境界,不易达到。

  论语中说可以从基本的刚、毅、木、讷这四种美好的品质做起。

  刚强就不会为欲望所动摇。

  坚毅就不会为困难和威势所屈服。

  质朴就会保持敦厚严谨的作风。

  言语谨慎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祸害。

  蔡邕最终也是取‘仁’为字。

  苏木,字伯仁。

  苏木只是回了两次大同城。

  时间就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冬季。

  鲜卑人准备南下的消息。

  也是传到了马邑城县令苏木的手中。

  文学网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