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大刀阔斧_唐朝小闲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普及教育。

  这一次真的是全国性普及,不是说小打小闹。

  朝廷明文规定州府必须建立要学院,上州必须建立三所学院,中州两家,下州一家。

  学院规模是以当地州府所在的城市人口为基准,乡村就先别管,因为乡村太零散,不可能每个乡村去建一个学院,朝廷也负担不起,也不能让乡村的孩子跑到城市读书,就目前的交通情况来看,这不太现实,这其实也是要推动城市发展,因为教育是非常吸引人的。

  费用的话,由中央和地方州府分摊,中央从中减少州府运送来长安的粮食量,韩艺认为这运费实在是太划不来了,尤其是那些没有河道的州县,就还不如用在当地,造福当地百姓,等到代金券普及之后,再做打算。

  而商业发达的城市,那是要另算的。

  在长安、洛阳、青州、莱州,以及整个运河一代。朝廷是硬性规定,作坊集中区,是必须要建设学院的,学院规模以作坊人数为基准来算,学院的建设由当地商人出资,课本和老师的工资,由当地的印花税来负担。

  而国库在教育方面支出,主要是针对军籍户所在乡村。

  这些学院中多半也是要缴纳学费的,但是非常非常低,这一年下来,学费大概在三十文钱左右。

  因为要是完全免费,大家也不会珍惜的。

  但是课本不属于学生的,是要传下去的。

  其次,确立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并且颁布教科书选取制度,朝廷不印刷教科书,哪怕是由朝廷出资的学院,也是要朝廷从民间采购,但是教科书出版社,必须去户部注册,获取出版资格,才能够出版教科书,并且内容都是要经过教育局的审核。

  最后,鼓励私营学院的发展。私营肯定是针对有钱人的,如果没有私营的话,富人也得去朝廷建的学院读书,朝廷负担就更大。

  为了鼓励私营,为了鼓励教育,朝廷还颁布了一系列的辅助政策,就是文房四宝、纸张、书籍,等等有关教育的一切交易,全部免除印花税和作坊税。

  因为免税的话,成本就低,那么利润空间就大,商人才会愿意投资教育。

  而且,优秀教师将有资格进入教育局,直接入仕为官。

  这个还真不是空口无凭,王义方他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朝廷支持民间成立教育协会,辅助朝廷,普及教育。

  就在第二日教育协会就成立了,是由昭仪学院和士族学院联合成立的,杨飞雪和崔莹莹为会长和副会长,这个是很有意思的,昭仪学院肯定是要占主导的,因为昭仪学院规模远比士族学院要大得多,比人数,比教育情况,士族学院都比不过。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