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拉拢_科举反面教材全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宣旨的公公离去后,吴君茹就病倒了。也不知她是真病还是假病,反正接下来半个月,她以养病为由,闭门谢客,谢绝所有来探望的人。

  也可能是来看热闹的人。

  与吴君茹的福安院相反,清泽院却突然热闹起来。定勇侯府的人仿佛才想起府中还有这个院子一般,串门的、示好的、投奔的人各式各样,络绎不绝。

  毕竟吴君茹被皇后写懿旨骂,但是萧景铎却被朝廷嘉奖,赏下一堆财物来,前来宣旨的公公都对萧景铎和颜悦色,甚至隐隐透露萧景铎有大造化。在内宅讨生活的人鼻子最灵敏不过,此时这些人怎么会看不懂风向,大郎君眼看就要得势,他们当然一股脑地朝萧景铎扑来。

  趋炎附势是人之常情,萧景铎理解他们的作法,但并不想搭理,于是命秋菊将人全部拒了,就不再理会。

  定勇侯府的热闹还没有散去,萧景铎又接到了一项封赏,一位侍臣向国子监举荐,推荐萧景铎入国子学,国子监祭酒允了。

  那可是国子监,最高级别的中央官学,北邻皇宫,周围全是鸿胪寺、太常寺这等官署,可以说进入国子监,相当于半只脚踏入了官场,乃是全天下读书人最向往的地方。除此之外,国子监的待遇也相当优越,官学的学生在学期间一律享受公费,包括衣服、膳食等都由朝廷支付,只能说国子监是官家当之无愧的亲儿子,怪不得敢用“国子”为名。

  不过呢,凡事都得掰开了看,国子监美名在外、待遇丰厚,相应入学门槛就很高。国子监一年只招三百人,这还是这几年朝廷鼓励读书,扩招生源的结果。所以,国子监中大多数都是高官子弟,实打实的贵族学校。

  如果论起萧景铎的身份,他是定勇侯的嫡长子,自然有资格进国子监求学,但官场什么都讲究人情往来,国子监也亦然,招生名额本就不多,所以即使是符合条件的子弟,没有人举荐也很难进去。

  萧景铎之前还在愁去哪里读书,以备考科举,没想到瞌睡来了就有人递上枕头,还没等萧景铎想出方法来,国子监就主动向他展开门户,这简直是喜出望外。

  向国子监举荐他的人不必想,必是太子的人。他替太子解决了瘟疫和“鬼兵”传闻的事,还牺牲名声以换吴君茹倒霉,东宫投桃报李,便替萧景铎解决了读书的难题。

  寻一个安心读书的地方对萧景铎来说困难重重,可是对太子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萧景铎叹气,他亏欠太子的恩情越来越多,他和东宫的羁绊,也越来越深了。

  前几次萧景铎解决了瘟疫后就抽身而退,没有参与接下来的事情,但看东宫大手笔的回报就知,太子殿下一定获利良多。引得举国慌张的怪病居然是当朝高官的夫人搞出来的,其中甚至还有宰相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