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3章 与民争利?_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铜钱,或者是小铜钱,有可能只能买到五文钱的东西。

  铜钱还要稍好一些,银子则是更为复杂。

  由于各地铸造的银锭,含银量各有不同,因此跨地交易必须重新换算。

  这样的货币体系,不仅给商业发展造成掣肘,还会给造假者留出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有了纸币,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以纸币作为统一的交易货币,不仅方便携带,铜钱、银子的种种弊端,也全都可以被解决。

  “前宋正是因为交子的出现,商人们交易时便不再使用沉重的银子和铜钱,这才有了空前的繁荣。”

  张国维是个懂经济的人,看得比其他人还要透彻一些。

  当然了,他也清楚纸币带来的危害,就要提出质疑。

  云逍摆摆手:“你的顾虑,贫道自然清楚,且听贫道一项一项说完,再来为你解答。”

  张国维不再发问,耐心地听下去。。

  “其二,可以将天下闲散的银子,全都汇聚到一起。”

  “贫道以前说过,银子只有流通起来,才能算作是钱,而埋在地窖里,跟石头和泥巴并没有任何区别。”

  这番话,让薛国观等人连连点头。

  大明原本是极度缺银国。

  自隆庆、万历以来,通过南方海外走私贸易,使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全都流通到了大明。

  于是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如今大明民间的有钱人,实在是太多了。

  而这些有钱人,尤其是那些当官的,通常是把银子藏起来,全都变成了死钱。

  如今银行通过支付利息的方式,吸引民间的白银,然后再放贷出去。

  如此一来,死钱也就变成了活钱,因此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推动力。

  范景文赞叹道:“这银行一出,就能把一潭死水搅成活水,妙啊!”

  薛国观点点头,“如此一来,朝廷的赋税也就可以多了起来,国库也就不会再那么困窘了。”

  云逍接着说道:“银行的第三点好处,解决‘火耗’这一顽疾!”

  地方官员以火耗为名,大肆盘剥百姓。

  百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对他们的剥削超出承受极限,那他们也就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

  可百姓缴纳赋税,就要产生火耗,朝廷即使想禁,也无从禁起。

  从银行缴纳,就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了。

  薛国观连连点头:“光是火耗这一项,就能让天下百姓的负担减轻一大截,银行,的确是可以造福百姓。”

  云逍笑道:“造福百姓的可不只有火耗这一项,还有青苗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银行也可以一并解决了。”

  “居然还有这等好处?”

  薛国观等人精神一振,身子前倾。

  所谓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王安石执政后,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户贫富搭配,十人为保,互相检查。

  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

  这原本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但地方官府一通花式操作,让好事变成了恶事。

  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

  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

  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一个小小的钱庄,不,银行,就能解决青苗法解决不了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