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章 第 66 章_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列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了,咳~虽然听着有些不务正业,但,乡村振兴,人人有责嘛!他也是华夏的一份子,往上数三代也都是农民出身,凭什么不能关心一下农村发展?汪群和王扬带着主创团队,坐在杨家坡简陋的会议室内,听杨家坡的扶贫干部介绍村里的情况。忘了说了,杨家坡本来是没有专门的扶贫干部的,反倒是隔壁的高家坡有对口帮扶的扶贫干部。但,现在高家坡不是翻车了吗?地方经济建设还没搞上去,精神文明建设倒是先塌房了!害得上面领导也跟着在网上丢了一回脸,县里现在非常恼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把本该派给高家坡的扶贫干部,也挪到杨家坡这边来了。至于你们高家坡?想脱贫致富,还是先把家风整一整再说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杨家坡村行政区域面积7.6平方公里,目前有山林九百亩,耕地2700余亩,其余均为临河荒滩以及禁伐保护山林。”“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33人,去年村集体收入仅有56万余元,人均年收入不足一万元……”扶贫干部把村里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别人还没反应过来,汪群的大舅哥,省农大博士生导师、三农问题研究中心课题组组长宋冰的眉头已经皱起来了。“山林九百亩,耕地2700多亩,村集体收入全年才五十多万?”“村集体经济的转化率也太低了……”宋老师的一句感慨,让现场的村干部们集体脸红了。转化率什么的,他们听都听不懂,更不知道该怎么做,反正他们祖辈传下来的做法,就是把山林分到每家每户,到年底了,再从各家征收一部分山林收益,作为村集体收入,供村集体全年的开销。老百姓的山林经营所得少,他们就少收点,村集体紧巴巴的过日子,只要饿不死就行了。至于带领乡亲们开发山林搞经济?前些年倒是有人尝试过,在村里承包山林种黄桃,没想到时间不对,承包人投资的时候,正赶上黄桃树苗最贵的时候,等到黄桃开始挂果,各地抢种的黄桃都开始丰收了。一时间,丰收的黄桃价格跌入谷底,再加上山里采摘人工成本高,一亩地黄桃,去掉一年的成本和人工费,把黄桃摘下来卖出去,还要倒贴两千多块钱!承包人气得连摘都不摘了,大片的黄桃烂在树上,村里人一开始还去摘来自己吃,后来吃都吃不完,索性捡回来喂牛喂羊。后来,听说这个倒霉的承包人干了不到五年就跑路了,留下漫山遍野荒废的黄桃树,倒是便宜了村民,只要别把树砍了,每年都有不要钱的黄桃吃,咳~听说这个承包人当初可是带着五百多万过来创业的,人家投了这么多钱都没搞起来,杨家坡集体账面上连五十万都凑不齐,哪有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