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章 外乡人的回赠_草莽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同巷子一直是京城特有的组成部分,即便几十年后高楼大厦遍地开花时,依然无法完全取缔这一鲜明的特色。

  它不仅代表着老京城的一种文化,同时也代表着老一辈的人情味。

  李亚东自认还算有点眼力劲,哪些人是阿谀逢迎,哪些人是真心相待,他还是分得清的。京城对他来说是异乡,能在这里收获一份温情,来之不易。

  所以他决定维系好这层关系,一顿丰盛的晚餐,就权当是他这位外乡人的回赠。

  第二天他先回燕园上了两堂课,半下午的时候去裁缝铺子收了账,然后就来到五道口唯一的一家菜场。

  好在这家任性的菜场今天没有爽约,果真开了门。

  这年头的菜市场虽然不如日后那么种类庞杂,但却少了些兜售“注水肉”、“农药菜”的黑心商家,肉制品大多都是现杀现宰,蔬菜瓜果是当天从地里采摘,让人食用起来十分放心。

  品质好的食材对于一个厨子来说就是未开发的宝藏,于是李亚东喜笑颜开,尽情的穿梭在菜场中,如鱼得水。

  大杂院里有四户人家,包含他在内一共有九人,够得上一桌宴席,所以他准备十二道菜。

  依旧是用吴瘸子的三轮子载着拖回大杂院,反正他最近也没其他生意,三轮子这两天就被李亚东征用了。

  大约下午三点的时候,他开始着手准备,隔壁顾姨看到要来帮忙,被他给“轰”走了,请人家吃饭还要人家帮忙,像话吗?

  李亚东的厨艺传承了多位师傅,原本并没有固定风格,中国八大菜系的一些知名菜品都会烧,不过后来渐渐地更趋向于川菜。主要日后川人会用麻辣征服世界,他这个开餐厅也只能被倒逼转型。

  他今天准备的十二道菜种有五道是川菜。当然,老京城不喜食辣,或是说不太能吃辣,这一点他还是清楚的,所以适当会做一些改良,这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厨来说不算难事。

  厨房里的两口煤气锅,外加一个煤炉子全给用上了,到了黄昏时分,菜品已经准备妥当,只差上桌,李亚东也就挨家挨户的去喊人。

  其他人都在,只差蒋家的小儿子不知哪里去了,蒋叔说了一句“别管那臭小子,让他死在外面好了”,这让李亚东明白那个未曾谋面、叫蒋腾飞的家伙,只怕不是什么好鸟。

  大杂院八个人同聚一桌,有老有少,其乐融融。

  “诶……刘婶儿,蒋阿姨,还有顾姨,你们都坐着,我一个人忙得过来,都弄好了,方便的很。”

  将她们“摁”在四方桌旁坐下后,李亚东就开始端菜。

  首先是四道凉菜:凉拌三丝、拍黄瓜、蒜泥白肉、酱牛肉。

  “小东,这些菜是你做的?”

  四盘菜一摆上桌,在座的七个人全部傻眼了。

  这些菜不仅颜色亮丽,看着就有食欲,关键还有摆盘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