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章 村里的恩情_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一户能分上几十斤。

  到下午一点多时,他们已经安全返回罐子村。

  原东原西两县虽然只差一个名字,农民的生活水平却大不一样。

  饿的时候,大雁粪、榆树皮、红胶泥,又不是没吃过。

  给麦田拔草,牵着耕牛犁地,种植春庄稼,运粪追肥等等,这些农活都少不了她们。

  不过对于二队的婆姨们而言,却显得异常忙碌。

  随即,王连顺提出一个问题:“关键钱咋办,村里不少人家都是欠款户,年年带着饥荒。”

  三人商量了一下,也没有在县城吃饭,干脆继续开车往家赶。

  王满银空间水塘养殖的鱼类密度明显超标,却从未出现过缺氧死亡现象,足矣说明泉水里边富含某种活性物质,可以极大提高鱼类的生命力。

  得到消息的王满囤也没有耽搁,直接让两队队长挨家统计,打算趁着晚上开会把麻渣分下去。

  米家镇干炉,说白了就是一种烧饼。不过做的比较有特色,味道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带着几分草原风味。

  离开了米家镇,土路拐道向南边,山塬上的植被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他们更兴奋的是,手扶拖拉机上装了满满一大车粮食。

  “从大队账上支出吧,让满银去的时候带一百块,尽量多买些麻渣,年底分红的时候再扣除……”王满囤早考虑到这种情况,来个一锤定音。

  很快,王满银就接上头。对方收了钱后,从随身布袋里掏出几个白面干炉,又匆匆离开。

  杨柳依依,榆树满绿,各种鸟类在枝头上呼朋引伴。草丛间,莺飞蝶舞。东拉河里,蛙鸣阵阵。

  这数量看似不少,不过罐子村百十户,近600口人……算下来,平均一人能够分到二三斤麻渣。

  不过鱼苗不同鸡苗鸭苗,长途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缺水缺氧死亡。

  交钱、称重、装车……一通忙完,才刚刚十一点。

  出发前他做过实验,防水效果很不错。车厢里加满水,能够坚持半天时间。只要中途不断加水,应该可以保持全程鱼苗不缺水。

  经过大半个月的熟悉,刘向阳的驾驶技术已经相当熟练。现在路上又没什么车,他更是全程跑高档。

  往常刘向阳开着手扶拖拉机拉土方,速度虽然也很快,但到底没有跑长途来的震撼。

  一辆最高时速不超过二十公里的手扶拖拉机,愣让刘向阳开出了秋名山车神的感觉。

  当他们进入一片森林地带时,刘向阳惊愕的张大嘴巴:“王大哥,这里真是黄土高原,我不会眼睛看花了吧?”

  入口发干发硬,略带着苦腥味,越嚼越香。他甚至还从中吃到了一段草茎,不过根本不影响什么。

  之前去县城时,王满银特意找田福军打听过,原西县目前没有大规模养鱼的公社。

  虽然土坝尚未建好,但是心急的王连顺已经让刘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