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81章 同盟国的想法_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会害怕还是兴奋?你会支持还是反对?

  代入一下,换位思考,你就能理解一战前的欧洲年轻人了。

  但一战这一次不一样了,一战前的几十年整个地球的殖民地就已经被几乎瓜分干净了,再也没有新增殖民地供欧洲列强掠夺了。

  再想抢,那就只能抢已经被其他欧洲列强占领的殖民地了,而这必然意味着全面战争,这个欧洲国家会直接在欧洲本土发兵来攻打本国。

  这种没有新增殖民地可供掠夺的日子持续了几十年后,欧洲人忍受不了了。

  因为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日子到头了,已经有很多人出现了很多年生活水平增长停滞的现象。

  而这一切他们都归结于政府不敢发动对外战争,过于的软弱无能。

  这结论看起来很可笑,但和历史书上先辈们发动一次战争就富裕一次的史实结合起来看的话,就一点都不可笑。

  所以整个欧洲的年轻人都狂热的参军,都希望用战争来解决自家国家无法继续富裕的问题。

  这种狂热,是没有从战争中掠夺过海量财富的中国人无法想象的。

  二战的时候法国人跪的很快,投降速度比德军的进攻速度还快,被中国人认定为战争意志极为薄弱的民族。

  但一战的时候,法国人是整个欧洲战争意志最强的民族,对战争的狂热程度足以碾压所有中国人的想象力极限。

  用一组数据来描述下这种极致的战争狂热。

  1914年一战爆发时,整个法国不到4000万人口,其中2000万为男性。

  结果法国累计动员了800万男性上战场,约合全国40%的男性。

  最后法军战死131万人,伤残280万,死伤合计400万,约合全体军队的一半。

  战后法国男性的平均年龄爆降,人几乎都死光了。

  全国4成男性上了战场,然后士兵伤残率为一半。

  这样的烂仗打了足足4年都没有拿到任何好处,结果法兰西民族的男人还要继续打,非打赢不可。

  巴黎大学战前共有1.4万名学生,战后还活着的只有三四干人,大部分还都是没有上战场的女生,男生几乎死光了。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一座拥有14名菲尔兹奖得主和13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名校,傅里叶、柯西、拉普拉斯、拉格朗日等人的母校。

  一战结束后整个学校的学生几乎全灭,有的年级活着从战场回来的只有几个学生。

  法国流干了血,整整损失了一代年轻人,战后全国都找不到几个年轻男性了,当时甚至有很多在法国挖战壕的华工都娶到了年轻漂亮的法国美少女,付出这么惨重的代价只是为了让法国能打赢战争。

  这样的民族,你说战争意志算不算强。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