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2章 定国号_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兵才是真龙天子。

  朱元璋和他的不肖子孙,都是伪帝。

  大汉王朝才是天命所归。

  不过刘招孙想了很久,又开始纠结,国号定为汉,是否与以夏变夷的政策冲突,而且会给其他民族造成新朝排斥外番的不良印象。

  毕竟开原的基本盘是辽民,辽民不止是辽东汉民,还有各族百姓。

  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本姓——齐。

  如果将国号定为齐,和自己前世的姓氏一样,也未为不可。

  按照目前的扩张态势,开原军在关内,下一步就要占领运河城市,控制整个山东。

  等到那时,便将定都济南或临淄,以齐鲁大地为根基,席卷天下,所以,称国号为齐也无可厚非。

  平辽侯还在浮想联翩,卫兵进来禀告,谢司长来了。

  “民政已经盘点完了?这么快?”

  临近过年,各部门都进入年终盘点,民政和工坊的主官们每天累的要吐血,连乔一琦也放下监斩官不做,跑到帮贸易公司帮他们对账。

  刘招孙前世的那位,从小在国企长大,小时候每年到了腊月底,他父母都忙着在单位盘点,吃住都在单位,有时候一连两天不回家,只得让爷爷奶奶照顾孩子。

  刘招孙对这些废寝忘食的主官颇为同情。同情归同情,事情还得有人去做。

  谢阳捧着一大叠账本,来总兵府汇报辽东贸易公司今年的盈利情况。

  平辽侯在客厅接见了这位兢兢业业的民政官。

  案头堆砌着厚厚一叠账本,账本上记录了今年开原与大明各省以及朝鲜蒙古的贸易详情。

  按照民政规定,大于一百两的钱款进出,都会记录在册,在账目上汇总。

  刘招孙打开最上面一本账册,仔细查看。

  账本上记载的是辽东贸易公司与山东的贸易细目。

  山东是开原当前最大的贸易省份,刘招孙盯着密密麻麻的账目看了会儿,发现最多的贸易项目是矿石和海货。

  山东境内矿石种类众多,招远的金矿,临淄的硫磺,芝罘的银矿,平定闻香教后,各地矿石大量涌入辽东。

  朝廷对这种民间倒卖矿藏并不干涉,他们只负责收税,明中期以后,江南福建等地,有很多规模极大的私人矿场,这些矿场背后的主人都是当地权贵,朝廷征收的矿税自然是收不起来的。

  刘招孙边看边点头,对谢阳勉励道:“好,单是铁矿就花了一万多两银子,明年可以制造更多的燧发枪了!”

  刘招孙说罢,又看看海货账目,粗略估计也花了一万多两,不禁诧异道:“购买海货为何花费这么多?朝鲜不是可以给开原优惠价格吗?”

  谢阳听了,连忙对平辽侯解释说:

  “刘总兵有所不知,开原以商户为主,百姓嗜好海味,每次每年海货消耗巨大,往年都是跟辽南辽西买进,好在路途不远,价格也便宜,今年平辽侯说对辽镇和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