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8章 风平浪静_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与大齐学堂无异,其实读的都是三纲五常君君臣臣,还有什么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之类的糟粕。这些人组成一个圣人党(曲阜话叫做圣人蛋),人数已经超过万人。

  再如秦淮河上明令禁止的娼妓,也打着各种由头卷土重来·······

  类似这样的阳奉阴违,扛着红旗反红旗的行径,在大齐各个角落都能找到踪影,只是轻重程度不同罢了。

  不能说帝国上下都有推翻太上皇统治的谋划和野心,然而,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官民,从一开始,就对新政权表现出了强烈不满,他们憎恨《齐朝田亩制度》,憎恨极权制,憎恨废除私产,憎恨武定皇帝三番五次发动的大清洗运动。

  这种不满和憎恶,在帝国基本盘稳如磐石时,在帝国上下一心时,表现的并不明显,然而一旦上层有什么风吹草动,各个角落里的魑魅魍魉便跳出来兴风作浪。

  好在眼下一切都归于风平浪静,至少,表面上风平浪静。

  “不要扩大打击面,你们是尖刀,不是锤子,不能树敌太多····”

  武定皇帝对章东刘兴祚两人说完,便如迟暮老人,分明流露出了些力不从心。

  大业未成,暗流涌动,幸好柯瞎子给太上皇算命说他寿既永昌,少说也要活个两百年。

  至少,穿越者不用像后世康麻子那样,振臂高呼,我的好想再活五百年。

  “陛下,这次该抓谁,该杀谁?”

  刘兴祚小心翼翼问道。

  “带头上疏的那几个,饶过,后面跟风起哄的,挑两个杀了,用别的罪名,军队杀一个,内阁杀一个,后党杀一个,关内各省暂且不动,朕会下旨训诫他们。”

  刘兴祚立即心领神会,太上皇这是要敲打各方势力,同时斗而不破。

  想到以前太上皇雷厉风行,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气概,再看现在这般瞻前顾后,唯唯诺诺,刘兴祚心中不免一阵唏嘘。

  “大齐需要改弦更张,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了,”

  刘招孙喃喃自语,吩咐两人退下,在某个瞬间,他思前想后,忽然意识到自己曾经心心念念的暴政,并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这个国家运行了数千年,即便是对百姓控制压迫最严重的秦代,官府也没想像大齐这样对百姓敲骨吸髓,无所不为。

  秦朝维系的时间太短太短,短到秦二世继位没多久秦国便在刘邦项羽的怒吼中覆灭。

  那么大齐呢?刘招孙现在完全有理由相信,等到自己死去,帝国必然陷入四分五裂,一场混战在所难免,各省、各衙门,各军队之间缺乏统一认识,齐国推行的一些列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维持。

  太上皇驾崩后,一场大规模的反攻倒算举国混战,将在所难免。

  想要避免这个结局,要么在生前将所有潜在敌人赶尽杀绝——当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要么从内部重新改造这架濒临失控的战车,让它沿着稍微正常的轨道,继续前行。

  武定皇帝的初步构想是,将都城直接设在均州,在原有城池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扩建,这次武定皇帝将亲自入驻工地,巡视都城建造进度,若没有其他大事,他是不会轻易离开均州都城。

  均州将代替沈阳,成为太上皇大本营。

  至于其他改革,谈何容易。

  刘招孙连发了几道圣谕,挥手让章东刘兴祚退下,半躺在御座上歇息,他闭上眼睛,眼前却浮现除了康应乾乔一琦的身影。

  “东方祝。”

  身形消瘦的大总管东方祝立即上前待命。

  “朕给你个活儿干,干的好了,重重有赏。”

  东方祝早已猜出太上皇想要吩咐什么,只是迎着太上皇那边,弯腰俯身,显得格外谨慎。

  “去,去鸡泽县把康监军叫回来,还有乔监军,此事要秘密进行,不可让外界知道。”

  刘招孙没有掀起大面积的肃反运动,而是将自愿认罪投诚的部分文官抓了起来。

  说罢他望向东南天空,口中喃喃道:“禁卫军迟迟未归,不知道均州发生什么变故?”

  东方祝在旁安慰道:“陛下勿忧,只要第四兵团还在,湖广便乱不起来。”

  刘招孙知道这是一种安慰,实际未必像说的那样容易。

  武定皇帝口中的康应乾乔一琦,此刻已经在路上了。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