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3章 变法_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大齐天命所归(统治合法性)的必然要求。

  太上皇很清楚,无论齐军如何骁勇善战,无论他的兵团取得怎样辉煌战绩,诛灭多少敌国。

  军事,始终只是为政治服务。

  只有藏在鞘中的刀,才是让人害怕的刀。

  整天挥刀弄枪,逮谁灭谁,注定不能长久。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总之,广德元年,在齐军占据江南,即将平定天下前夕,改革,再次被提上日程。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一日不能再往后拖延。

  鉴于前几次改革的惨痛教训,太上皇这次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将变法大业交给刘堪和他的八位阁臣,赋权小皇帝和内阁阁臣们商议变法事宜。

  广德元年这次改革,仅限于浙江、江苏两省。

  以二省作为先行试点,成功之后再考虑推向全国。

  变法的内容没什么新意,大致张居正变法那些东西:

  禁止空谈、毁天下书院、考成法、清丈亩等。

  当然,根据大齐国情,势必会加入军队近代化训练、学堂制、科举制度改革、对外贸易、海权至上、重商主义等内容。

  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十年变法所得,不过是大明回光返照。

  在刘堪这里,不会存在类似问题,他今年十六岁,时间还很长,有的是机会将变法贯彻执行到底。

  新法的初衷之一,是对武定元年到太初三年的苛政进行调整,即俗称拨乱反正(开历史倒车)。

  先前在河南、辽东等地执行的激进的废除私产、平均地权等乌托邦方略,会得到一定调整——如果不调整,大齐很快又将陷入内乱。

  从这个角度上说,太上皇的用意很明显,把这个给帝国战车松绑的机会,交给广德皇帝刘堪,让儿子在掌权之前,先在朝野上下树立仁君的形象,收获更多民心。

  这是历史上很多开国者惯用的套路。

  当然,这只是一个父亲的美好愿望,刘堪的新法,最终会变成怎样,现在谁也不知道。

  历史上所有改革,无非是重新分配蛋糕,重新打造利益分配体系。

  这听起来很容易,真正改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改革者但凡触碰利益集团一星半点好处,轻者罢官贬谪,重则身首分离。

  俗话说,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改革这门生意,可不是挡财路这么简单,是要直接砸饭碗的。

  所以历史上改革者下场都不怎么好。

  商鞅作法自毙最后被五牛分尸,王安石一生起起落落犹如过山车,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差点被万历戮尸····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广德元年这次变法,阻力必然很小,甚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原因不言自明,太上皇挟吞并江南之威势,领兵十万,所向披靡,威震江南;朝中坚决主张恢复前明制度的势力,在沈阳内乱后被清理干净。

  此时此刻,反对变法势力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