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著书求名_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着书求名

  白沙村虽然紧邻蔡河,不过因为地势比较高受水灾的影响并不大,白沙书院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又有白沙村的支持无论肉蛋蔬菜都不缺,生活的条件反而倒是比现在哀鸿一片的京城内更好一些。(手打小说)王景范也舍得下本钱,连盖房子的钱他都不在乎,更何况供应这些赴考学子的吃喝?

  没过几天这些安顿下来的蜀中学子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状态,除了读书之外便是五六人结伴在附近郊游,只有苏轼、苏辙两兄弟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闭门苦读。直到现在王景范才知道,这父子三人从蜀中赶到京师开封也差不多快半个月了,居然连开封城都没有游览过,一找到住处便苦读不止,同行的学子就算再用功读书开封城也至少去过两三次,这份用功真是值得称赞。

  王景范知道苏洵这么严格的督促两个儿子用功读书也是怕他们重复走自己的老路,少年时苏洵就热衷于游历,以至于夫人程氏只得将希望放在了两个儿子身上。苏洵中年在回乡丁忧的二哥苏涣的引导下才开始发奋读书,不过为时已晚,现在苏轼和苏辙正是处在科考的最佳年龄,出名须趁早这是读书人万金不换的真理。

  苏氏父子除了闭门读书之外,也就是与王景范有些交往,与苏轼和苏辙不同,王景范是直接在渭州通过发解试的不用再考开封府的府试,即可直接参加明年二月的礼部试。在苏洵看来王景范除了要准备来年的礼部试之外,现在还要做的便是向朝廷诸公和名儒行卷,这是沿袭唐代的做法只是现在大宋为了革除科举弊病废除了“公荐”制,不过这种习惯还是延续了下来。

  苏洵给两个儿子命题作文便是想要选出他们的得意作品向公卿推荐,不过这需要等到开封府发解试过后才行。在苏洵看来那天王景范一口气所作的《六国论》实在是精彩,立意行文皆属上上之选,本来以为两个儿子已经够出色,没想到遇到王景范更高一筹,这也使得他加紧了对苏轼和苏辙的督促,几乎是一日一文。

  王景范对于这些蜀中学子也未多做要求,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在书院内为那些孩子讲课解惑即可,白沙村的孩子开蒙比较早,而王景范收养的孩子则刚开始习字读书,对这些蜀中学子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以往白沙书院只有三个年岁比较大的儒生教授这些孩子,而王景范等人则是抽空教书,虽然也应付的过来但还是有些忙乱,这些蜀中学子来了后,只需提前两天定下谁去授课即可完事,大家都落得轻松。

  这些前来赴考开封府发解试的蜀中学子大多都是第一次离开川蜀,四处游玩也是情有可原,王景范则希望他们游览京师开封的时候,若是碰到同样遇到大水陷入困顿的学子,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