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章 包拯作为_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包拯作为

  白沙村的这座酒楼完全是因为白沙书院日渐繁荣而建立起来的,非但不在白沙村中,反倒是在王景范所规划的客栈区域——这里在入冬之前兴建房舍五十余间,并且还打算在来年继续扩建,白沙村中那个小酒馆距离远不说,也无甚好酒完全是蔡氏族人休息小饮之所,王景范便与蔡氏商议由蔡氏去申请酒状他来负责盖房两家共同经营也算是白沙书院的一个小补贴。(手打小说)即便是京师七十二正店所谓的“单间”不过是几个屏风简单相隔而成,可想而知白沙书院这样的酒楼更是好不到哪里去,莫要说隔音消静一些,坐在这里就能够听到外面来往小二的吆喝声。

  王景范三人一听立刻站起来,“在下王景范王见复,可问足下就是都郎包大人?”

  都郎便是尚书省右司郎中的俗称,本是唐代贞观元年所设立的官职,不过在大宋朝并无具体职事是文臣的寄禄官阶,只是承唐制右司郎中为从五品上官品。左右司郎中都是俗称都公、都郎,是以王景范便称包拯为都郎。

  屏风后面走进一个身穿灰袍慈眉善目的老者,在看到中间站着刚才问话的年轻人不过才二十上下,温和的说道:“正是包某,这位王公子便是白沙书院的山长渭州王见复了吧?”

  王景范深行一礼说道:“惭愧,在下才疏学浅岂能当得白沙书院的山长,只是在下尽力完成家父生前遗愿而已。”

  从父亲的口中王景范得知千年后世百姓已然将包拯神话,不仅是官声刚正不阿、清廉为民,集历代名臣廉吏于一身,就是连容貌也被改变,最明显的便是黑面太阴脑门——黑面象征他的刚正不阿执法如山,而太阴脑门则是“日断阳间夜断阴”,甚至还有民间除暴安良的大侠客也愿意追随他成为他的护卫。

  显然王景范所看到的包拯与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没有黑面太阴脑门的包公,眼前的包拯更像是一个农家老者,当然左右更没有身材魁伟的大侠护卫。即便如此,眼前这个身材有些矮小的老者眼光清澈,国字脸上不拘言笑自有一番威严,虽然与自己所想的包拯相去甚远,但人的名树的影,现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惠民河上朝廷权贵的亭台楼阁全部拆除的包拯绝对不可能有假冒的,“包公”两字本身就有无穷的魅力。

  包拯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某家来开封之前就听说京师有个应考学子对《中庸》《大学》两篇做出了新的集结阐述经义颇有见地,后有友人赠书一观果不其然,见复不必自谦……某家听闻白沙书院收留应考考生,不仅提供住处连食宿都免除,此一等善举,某家特来看看,可有什么需要略尽绵薄之意……”

  包拯坐下说明了自己的来意,王景范没有想到自己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