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章 去留_三国:从杀人亡命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甫嵩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儿,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正中靶心,引得众人齐声喝彩。

  皇甫嵩却摇头笑道:“这种步射,算不得本事,敌人又非死物,任你开弓瞄准。须如李将军马上驰射,随手发矢,方可破胡。”

  贼曹掾等人皆道:“皇甫公过谦了。”

  皇甫嵩年近五十,确实当得了一个“公”字。

  他虽是将门之后,但在“知兵”方面的名声不如卢植、朱儁(jùn)、董卓等人。

  公元175年,九江蛮叛乱,朝廷以卢植为九江太守而将之讨平,后庐江蛮又叛乱,朝廷再以卢植为庐江太守将叛乱讨平。卢植现在朝中任尚书,名义上属少府。

  公元178年,交州梁龙、南海孔芝叛乱,攻破郡县,数年不能平。公元181年朝廷以朱儁为交州刺史,击斩梁龙,平定叛乱。朱儁因功被征为任谏议大夫,属光禄勋。

  董卓在公元166年和167年也有破羌建功的履历。

  北地郡诸郡吏称呼皇甫嵩为“公”,除了因他年长而表示尊敬,更因为他上任一年来的种种举措而心生敬佩。

  皇甫嵩看似游山玩水,示人以怠,其实是带着贼曹掾等郡吏,将北地郡各部落人口、营寨、地形、行军路线都摸得一清二楚。他所编练的郡兵加上皇甫家部曲,人数并不多,不过五百人,但皆勒以兵法,训以军阵,务求做到令行禁止,令下如山。被皇甫嵩以军法斩杀的郡兵不在少数。

  皇甫嵩又亲自拜见傅氏、谢氏族长,借用其部曲。

  傅氏出自北地灵州,汉末朝廷失去对北地郡北部的控制,灵州等县落入胡手,傅氏无奈迁至泥阳。(注:此处有争议。主要是东汉末年的灵州到底在何处,一说是在银川附近[北地郡北端],一说是在庆阳附近[北地郡南部],但同为傅介子之后,傅燮记载为灵州人,傅巽却记载为泥阳人,本书合理推测傅氏从北灵州南迁至泥阳)

  傅氏乃前汉名将傅介子之后。傅介子剑斩楼兰王、立威异域,广为后世传诵。

  傅氏诗书传家,又因其祖傅介子之故,不忘武事。现今傅氏以傅燮名声最大。

  傅燮少年时入太学,当时洛阳“游学转盛”,太学“至三万余生”,又拜师“通儒”刘宽。

  傅燮性格中有刚烈一面,脾气颇为执拗,不甚讨刘宽喜欢,所以后来也没得到曾经两次出任太尉的刘宽之助,一直未能入仕。但他多所交游,知兵法,通武略,很受有识之士推崇。其中一人就是邻郡皇甫嵩。

  皇甫嵩能得到傅氏、谢氏支持,跟傅燮大力劝说不无关系。两人对羌胡十分熟悉,都主张先武后文,先剿后抚。

  皇甫嵩尊重傅燮,不愿辟他为郡吏,而是延请为“军师”,请其协助出谋划策,以讨羌胡。

  针对诸羌蠢蠢欲动的迹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