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一章 再也没有了吧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他作为领导人也难辞其咎。

  那时的军阀和知识分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蔡元培做北大校长,蔡元培当了校长竟有胆量拿着政府的经费却不理睬政府的公文,我行我素照自己的价值观管理学校。当局抓了他的学生,他宁可自己辞职,也要救出被捕的北大学生。

  那时候的大学崇尚教授治学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是高等学府的灵魂。

  学人能够喊出“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民国时期建造起来的那种归属于华夏民族的气节和气魄,在结束了战争之后似乎快速消亡了。

  可能民族文化如此窘迫的境地有人预料的到,但是他选择了沉默,如今的军阀‘段祺瑞们’也没有那种军阀的气魄,反而将军阀的劣根性学的出神入化。

  再也不会有‘三一八’之时怀霞知识阶层无论其政治观点与学术观点有怎样的不同,均纷纷痛斥当权者和“执政”段祺瑞的行为为“倒行逆施”、“暴行”,“是自弃于人民矣”。

  也不可能不会有学者如蒋梦麟、傅斯年、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闻一多、王世杰、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邵飘萍、陶孟和等,文字见诸报端。

  也不会有刚刚动完手术,缠绵病榻之中,犹不忘口诛笔伐的梁启超大师。

  也没了刘半农大师与赵元任大师再一次词曲璧合,哀声凄楚,传唱京城的《哀歌》了。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永远不倒的长城,是‘真的猛士’,但是却只能看着一代一代人的沉默。

  纵然这种沉默是为了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跟王耀心中的所念所想不同。

  以前王耀总是把传统文化的落寞归功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但是现在想想是自己太天真,如果不是有国内的民众配合,也无法答道这种效果。

  但是这些民众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情有可原,但是为什么也没人引导呢。

  在传统文化精华被冲击的时候,是不是,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

  把以前的‘国难’换成现在的“市场”。

  似乎又是一轮灾难的起始啊。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激发了华夏人救国的热血,努力拯救了避免成为奴隶的后代们,但是才几十年过去,他们尸骨还未寒,那些他们保护的后代吗就可以安居在温暖的厚强之内,卧倒在软塌上,喝着可口可乐,敲打着键盘,质疑这些先人的袭上值不值得,傻不傻,有没有必要。

  王耀觉得这些伟人的在天之灵,可能永远难安。

  如果当年他们放弃了大义,放弃了坚持,放弃了反抗,选择了‘利济当世’,这些的后代可能享受着主子的残羹剩饭,有吃的就不会韬光养晦。

  而作为奴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