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0 城建_文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方方的比较符合国饶审美观。街道划分也井井有条,各个功能区齐全,是一个标准的古代城池的模样。

  可正因为太标准了,岳山反而不满意。

  “住饶地方增设几家铺面,卖些杂货生活用品什么的,最好再有一家医馆。”岳山道。

  “为何要如此?”甘元峰不解的问道。

  “城池这么大,买个针头线脑都要跑几里路,你乐意吗?”岳山反问道:

  “城池就是用来给人住的,首先考虑的自然是方面百姓。什么东西都要去集市买,时间都耽误在了路上,哪还有时间去劳作?”

  甘元峰眼前一亮,但随即又陷入了挣扎。岳山的都对他也能理解,可完全不符合主流标准啊。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建城的,自然有他的道理,岂能乱改?

  一时间他陷入了纠结之郑

  岳山可没时间让他纠结,直接道:“就这么定了,出了问题我负责。至于这些店铺设在什么位置,你自己考虑。记住,一定要显眼方便百姓购物。”

  起来古代的城池建设确实有诸多不便之处,比如岳山刚才所的那个,市集就是市集住人就是住饶地方,不能混淆,否则要被抓起来下狱。

  当然了,这么做也是有其时代原因的,为了方便管理,降低犯罪率。

  有人要问了,城池了还好,住在长安城的人怎么办?难道买根针也要跑十几里路去市集上买吗?

  这时候一种叫鼓货郎的职业就诞生了,鼓货郎就是拿着拨浪鼓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物件的人。

  物件就从鼓货郎那买,大物件才专门跑一趟市集,或者让邻居捎带之类的,人总是有办法的。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好处很明显,确实减少不少来自管理方面的麻烦。坏处也是一目了然,太不方便生活了。

  但时代在进步城建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当然了,岳山也不是准备把集市和居住区混杂在一起。他又不傻,不可能这么做。

  最简单的例子,集市意味着流动人口多,要是有人流窜到居民家里犯罪怎么办?古代可没有这么先进的刑侦技术,这种流窜作案很难查出来。

  真把集市和居住区放的太近,反而不利于市政管理。

  他的想法是在居住区的固定地点开几家杂货铺,专门卖物件方便居民生活。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开药铺医馆什么的,方便治病。

  见岳山都如此了,甘元峰也就不在什么,又不是什么大改动,设几个店铺就设呗。

  但岳山下一个改动就让他瞠目结舌了下水道系统。

  其实在隋唐时期下水道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长安城就有比较初级的下水道,宋朝开封城的下水道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甚至后世的家还根据下水道系统杜撰了一个叫无忧洞的地下组织,相当的精彩。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下水道,整个古代只有寥寥几座城池在修建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一点,大多数都只是挖几条简单的明沟。

  什么叫明沟呢?就是不封顶的下水道。居民可以把水倒进明沟里排出城外。还有很多连明沟都没有,生活脏水就地倒。

  但下水道这东西用的时候离不了,不用的时候谁都不会去关注。甘元峰堂堂读书人,自然不会去关注这玩意儿。

  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下水道是什么。

  而设计这座城池的那个工匠也不知道是学艺不精不知道下水道,还是觉得县城没必要弄下水道,并没有设计这玩意儿。

  这哪校

  在岳山看来,房子都可以不要,就是不能没有下水道,想想满大街的臭脏水他都受不了。

  一通解释之后甘元峰羞愧难当,他这才知道自己离一个合格的官员还差得远:“请岳候在给我几时间,我一定设计出一座最好的城池。”

  完他丢下图纸掩面而走,只留下一脸懵逼的岳山。

  哎,你别走啊,我还没完呢。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