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0 货币_文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有那么多字。

  而且他用的是半白半文的句式,而非正统的文言文。这自然也是有意为之,就是想通过自己慢慢的让日常文书趋于直白化,写那么生涩难懂真没必要。

  当然了,文章之类的继续用文言文写还是没问题的。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慢慢来,先从公文改变。

  折子写好后直接送进宫他就没管了,重心开始放在银币上。

  这个折子才真的不好写,必须要让李世民明白货币的重要性,又不能出现太过于专业的词汇,比如给他讲金融他也听不懂。当然,主要是岳山自己也不懂。

  他只能用自己所知不多的知识,再翻译成唐朝人能听得懂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

  总之一份折子涂涂抹抹写了四五天才勉强写完。

  这还不算完,为了增加说服力,他想直接拿着实物去见李世民。所以折子写好后他就把书院事业部的于志明叫了过来。

  让他召集了一大帮子木匠、铁匠、银匠、石匠等等匠人过来研究如何铸造银币。

  唐朝正经的货币只有两种,一种黄金一种铜。而且黄金只能作为财富的象征进行储存,不能再市场上流通。

  出去吃饭用黄金付账,别人找不找的开且不说,首先是违法的,朝廷规定不允许使用黄金结算。

  当然了,这只是指普通小额交易。真正的大宗交易还是用黄金的,但这种情况特别少,不具有代表性。

  所以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就只有一种,铜,准确说是铜钱。绢帛粮食也可以换东西,但这就属于以物易物了。古代经常闹钱荒就是这个原因。

  初唐的钱荒非常严重,很多后世人或许无法想象,如此强大的初唐一半交易都是以物易物。

  钱荒对经济对国力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老百姓也不方便,所以岳山就想对货币下手。

  首先就是把白银变成合法的货币参与到交易中来。

  但把白银变成货币也分许多种情况,是如原来的历史上那样用散碎银子银锭之类的直接当货币使用,还是更进一步铸造成银币。

  岳山是倾向于后者的,前者太麻烦了。而且收税什么的还要重新把碎银子铸成银锭,这中间太容易滋生贪污腐败了。

  原本的历史上就有火耗一说,火耗就是把碎银子铸成银锭会有损耗,这个钱必须百姓补起来。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火耗就是扯淡,然而这种杂税一直收了几百年,很多贪官污吏把火耗定的比正税都高。

  岳山觉得,不管从哪方便来说,直接搞银币都更加方便。

  aonclick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aonclick/divid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