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章 2_来路是归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天晚上,张若琳失眠了。

  这些年,她有想象过与陈逸重逢。也许在新巫市,也许在上海,可能寒暄几句,也可能擦肩而过。

  没想到是在夏末燥热的北京,穿着迷彩服相对而立,她被他当作一个搭讪的人。

  他身边还是跟着那么多人。

  小时候他就老少通吃,长得好,被大人们“小帅哥、小帅哥”地叫,从不缺跟班,市委大院每个孩子都喜欢跟着他。

  张若琳也是。

  她跟得更紧一点,她住在他家里。

  拆迁三期,父亲忙着协调群众关系,上山下乡到处走动,家里没人照顾她。她就在隔壁陈逸家混吃混喝。陈伯伯一直想要个女儿,宠她比陈逸更甚,陈家客厅里,小姑娘的芭比娃娃比小男孩的赛车还多。陈妈妈一有空就给她扎小辫子,漂亮的皮套,配时兴的洋气头饰。陈逸特别喜欢弹她的蝴蝶翅膀玩儿,靠沙发上看动画片,手就没消停过。天才一秒钟就记住:(

  他最喜欢的还是掐她的脸蛋。

  “阿呆你怎么这么白。”

  “阿呆你可太胖了。”

  “我妈说你老吃我家饭,长大了是要嫁给我做老婆的。”

  “你这么胖,我不要。”

  现在她瘦了,也不白了,他不认识她了。

  倒是上海的江南水土,把他养得白净了些。那双手,修长洁净,指甲泛着红润,真是好看。

  而她呢?

  张若琳抬起双手,就着楼道透进来的光,看着自己消瘦而褶皱的小麦色的手。

  是劳碌在手背拓下的痕迹。

  她收回手,翻了个身。

  第二天张若琳七点起床,室友还在酣眠。军训之后有一天假期,连着周六日就是三天,但因为今天社团集中招新,也就没有人回家。

  她面试了星巴克的兼职,需要一份健康证明,赶着没吃早餐,赶紧去办。

  路倒不算远,坐地铁半小时就能到,但下了地铁还得走七八百米,她没有手机,记不清路,只好选择公车,直达疾控中心门口。

  晃晃悠悠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排队办理又是一个多小时,办好以后她饥肠辘辘,在小巷子里买了一个鸡蛋灌饼,没加蛋没加肠,两块五一个。

  排队买饼的,都是住在附近的北漂,熟门熟路点单,急匆匆往嘴里塞饼,抱着公文包挤上公车,开始半个或者一个小时的车程,一块饼支撑半天的忙碌。

  每个城市都有这种属性的食物:代表着最底层人民一天的开始。

  比如巫市的麻辣小面,滇市的洋芋粑粑,以及,北京的鸡蛋灌饼。

  辗转迁徙的她,都吃过。

  她忽然又想到陈逸,不知道他有没有吃过?

  应该没有吧。

  在巫市的时候,他不爱吃辣,麻辣小面更是碰都不碰,只钟情那些精致的小点心。

  后来她就不得而知了。

  这些年她很少想起他,儿时玩伴,分开久了自然就淡了。

  这一天想起他的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