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宝琴婚事_红楼里的正经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得其门而入。”

  探春听着,心里一动。试探道:“姜姐姐,这般厉害的先生要拜入他的门下恐怕不是易事吧?”

  他心里想的是宝玉,这几年老祖宗和太太都有意让宝玉考进士走仕途,可惜一直没个好先生。再加上老祖宗舍不得,所以才在族学里胡混着。若是宝玉能拜入这位先生的门下,得起全力教导,到时高中岂不是易事。

  姜幼白只当不知道她的心思,只如实说了嗣哥儿拜师的情形,“云亭先生天下闻名,想拜入他门下的学子不知何几。只是先生的心力并不足以教导许多人,便定下入门考核的规矩。凡要拜入他门下的幼童,都得接受他的三次考校。而且名额也是有限的,统共十八人。嗣哥儿也是费了好大的劲儿,通过了三次考校才拜师的。”

  “这样啊!”探春心里一沉。竟是这般严格,宝玉才思是有,只是正经的经济学问欠缺了些。若真去考校,只怕是丢了脸面也拜不了师的。

  见他们说起仕途经济,林黛玉是不感兴趣,宝钗和宝琴却是完全插不上话。比起书香家出来的姑娘,她们两人虽也念书识字,但于科举一道却是见也未见过,一窍不通。

  正好朝露让丫头们送了点心进来,姜幼白忙招呼着大家用点心。

  薛宝琴夹起一只印花糕,尝了一口,不免惊讶道:“这糕我尝着竟是嘉兴的味道。还有刚才席上的那黄酒,也是正宗的嘉兴黄酒。”

  姜幼白惊讶,“宝琴妹妹好见识。这着实是嘉兴的印花糕,那黄酒也是嘉兴的黄酒。”

  宝琴得意一笑,宝钗就笑着解释道,“郡主不知道,我这个妹妹幼时曾跟着他父亲走南创北做生意,其见识比个男人都强些呢。”

  姜幼白恍然大悟。

  宝琴就笑道:“嘉兴号称鱼米之乡,那里出产的丝绸十分有名。不仅色泽鲜亮,而且轻薄绵软。几年前家里做了绸缎的生意,我父亲便带着一家子在嘉兴住了数月。”

  “身为闺阁女子能有机会四处游览确实是件幸事。”姜幼白道,“这些印花糕与黄酒原是我外祖家送来的。前日里我外祖家舅父从嘉兴任官回来了。”

  “咦?倒是不曾听闻姜姐姐在京城还有这样一门极亲的亲戚。”探春好奇道。

  当初姜家初来京城与荣国府攀亲,大家都以为姜家在京城无依无靠。

  姜幼白余光扫过一旁的薛家姐妹,解释道:“我娘原是京城的人,我外祖家就在京城。只是我外祖父去的早,如今最亲近的便是舅舅一家了。只不过之前舅舅一家去了外任,大家这才没有走动。”

  宝钗听着心里一动,试探道:“听说姜夫人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