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三章 最危险和最安全_超脑黑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币软件的速度很快。

  前期的理论架构早已构想清楚,现在只不过是对这个理论实践,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编写这个软件,基本上只花费了大概五六个小时的时间,但是调试花的时间却不短。

  之前已经很久没有睡觉,林鸿编写好雏形之后,便休息了一晚,将身体给调整了过来,然后再花了半天的时间进行调试。

  比特币客户端测试版正式出炉!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个比特币客户端。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电子货币的钱包软件,可以使用这个软件发送和接收比特币,验证交易的合法性,对外广播交易数据,以及下载和保存整个比特币网络中所有的交易。

  不过,现在软件刚刚出来。比特币网络中还只有他本身一个节点,并且里面根本没有任何地交易数据。

  接着,林鸿编写了一个简单的挖矿软件,按照挖矿的算法机制,使用cpu对数据区块的头部进行计算,最终挖掘出比特币来。

  由于是刚开始,挖矿的难度直接为1,也就是说,只要开动电脑,非常容易就可以挖到比特币。

  林鸿心情激动地启动了挖矿测试程序,软件中的数字不断上涨,进度条很快便从零涨到了一百。

  第一个比特币区块产生了!被后来者一直惦记着的“创世纪块”诞生了!

  这种区块,被后来的矿工们亲切地称之为“比特币金块”。,按照比特币的设计原则,在第一个四年里,一个“金块”的比特币数量是五十个。

  林鸿的比特币客户端中显示数目的地方从零变为了五十,而整个比特币网络中,也出现了第一条交易记录,这条记录是挖矿记录,出现了第一个被打包的数据块,如果仔细对这个数据块进行分析,会发现,这个里面记录了这个比特币所诞生的一些详细信息,例如区块id、哈希值、难度、创建时间、传输次数(交易次数)、比特币数量,区块大小……等等。

  林鸿一边使用挖矿程序继续挖着比特币,一边则对这两个软件进行调试。

  他这个时候的挖矿难度为1,又没有其他人跟他竞争,正是最容易挖矿的时候,只要开动机器,基本上都能挖到比特币,而且一次就是一个区块,有五十个比特币。

  他一边挖,一边开始改进自己当初的设计方案,为其添加一些细节作为补充,让比特币更为合理。

  挖矿实际上就是不断破解区块头部的哈希值的计算的过程,需要占用大量的cpu周期时间,每次挖矿,cpu基本上都是满负荷地在运转,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林鸿挖了几天,家里的电表蹭蹭地往上跳动着,电费消耗不少。

  实际上,这也是林鸿在这个设计中的巧妙之处。

  任何太容易得到的东西都不会有多珍贵,他深知这一点,所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