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85章 座上宾_首富杨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魔都也有四合院,但更具特色的是石库门。

  尚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

  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尚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

  这种建筑大量的吸收了江南地区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因此得名“石库门”。

  汉语中把围束的圈叫做“箍”,如“金箍棒”,“箍桶”“袖箍”。

  这种用石条围束门框的建筑被叫做“石箍门”。

  江浙人发“箍”字音发的是“库”,以后尚海的“石箍门”就讹作“石库门”了。

  石库门建筑的平面和空间更接近于江南传统的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保持着正当规整的客堂,有楼上安静的内室,还有习惯中常见的两厢。

  这种建筑还基本保持了我国传统住宅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以自成一统。

  于是,这“门”也就变得愈加重要起来。

  它总是有一圈石头的门框,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上有铜环一副。

  杨飞在门前下了车,上前叩响了铜环。

  耗子等人分列在左右。

  不一会儿,厚重的木门吱呀一声打了开来。

  一个瘦高、长相清秀的年轻人,彬彬有礼的道:“请问是杨飞哥哥吧?”

  “我是杨飞。”

  “我爸爸在里面,请进来吧。”

  “谢谢。你是李战吧?”

  “是的,杨飞哥哥,你的朋友?”李战看向耗子他们。

  “不用管他们,就让他们在外面待着吧。”

  “好的,里面请。”

  “杨飞来了?你在院子里坐一会儿,我在和面,等下包饺子吃。李战,泡杯茶。”李正阳的声音从厨房那边传来。

  “不必这么麻烦。”杨飞笑道,“李兄,你怎么亲自下厨了?”

  “自己家里,自己不下厨,等谁来下厨啊?”李正阳探出头来,笑道,“你坐啊,当自己家,别拘束。”

  杨飞望了望宅院,说道:“这房子起得好。有年头了吧?”

  “这是李战外婆家的老宅子,我岳父家以前是豪门大户,后来把家产全部捐给了国家发展建设,只留下这套老宅院了。”

  杨飞心想,仔细追究的话,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太简单的家世。

  像自己这样,毫无背景的人,白手起家,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在是走了狗屎运了。

  李战泡了茶端过来,请杨飞用茶。

  杨飞问他道:“你大学毕业了?”

  李战回答道:“是的,去年就毕业了,已经参加工作了。就在本市。”

  李正阳揉完了面,擦着手走出来,笑道:“我叫李战过来的,让他向你学习学习。”

  杨飞道:“李哥,你说反了吧?是我向你们学习才对。”

  李正阳道:“我说认真的。我认识的年轻人里面,杨飞算得上这个!”

  说着,他竖起大拇指。

  这时,大门开了,走进来两个女人。

  “哥,外面怎么停着车……咦,这不是杨飞吗?”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子,咯咯笑道,“难怪一早起来就听到喜鹊叫,原来是有贵人来。”

  杨飞呵呵一笑,站了起来。

  李正阳的妻子也在,提着几袋子东西,一边往厨房走,一边笑道:“杨飞,你坐,不用管我们。李涵,过来,我们去包饺子了。”

  李涵看了杨飞一眼,挽着袖子,和嫂子进了厨房。

  杨飞见过李涵一面,七年前,她和李正阳一同到南方省人民医院感谢杨飞,但当时的杨飞,并不知道她和李正阳是兄妹关系。

  七年前的杨飞,估计也想不到,今天他会成为李家的座上宾。

  而他,并不是来吃一顿饺子这么简单的!

  他是有求而来!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