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一章各国_民国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一章

  青岛战争进行过程中,欧洲战争再次上演**。八月十七日,尚未完成集结的俄军进入东普鲁士,策应西线英法军队,牵制德军侧后,东普鲁士战役爆发。

  战役开始阶段,德军陷入被动,8月,23日,68岁的兴登堡出山,担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兴登堡点名让鲁登道夫来当他的参谋长,由于西线战事的,鲁登道夫没能第一时间赴任。人还在西线的时候,就通过电报,向兴登堡提出了一个战役构想。兴登堡接受了鲁登道夫的建议,交代完西线的事务后,鲁登道夫到第八集团军上任,已经是9月10日。

  这个时候东普鲁士战役已经进行到了尾声,兴登堡按照鲁登道夫的建议,诱敌深入后各个击破,先干掉了俄军第二集团军12万人,随后在西线援兵的支持下发起反击,9月15日战役结束,俄军损失27万人,大炮千门。

  尽管俄军在东普鲁士战役中遭到重创,客观上迫使德军西线抽调兵力增援东线,这是也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德军失败的原因之一。战争爆发以来,鲁登道夫的军事才能大放异彩,西线因为他的坚持,第2集团军得以及时的抽调部队组织防御,给了英法追击部队以迎头痛击,让马恩河奇迹晚节不保。东线因为鲁登道夫的提议,德军取得了更为辉煌的胜利。

  在两次战役中,英法俄协约国最为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德军在装备上的巨大优势。大量的轻、重机枪、迫击炮、速射炮,根本就是协约**队的梦魇。尤其是俄军,在战役初期取得了优势,随后在对德军少量牵制部队发起的攻击中,排着横队,端着步枪,迈着正步向前攻击的俄军,遭到了自动武器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注:这个不是瞎说,参考了《图说世界战争史》,上面的俄军就是这么玩攻击的。)

  反观德军在战术上的领先相当的明显,尤其是兴登堡指挥的德第八集团军,发起攻击的时候采取的散兵队形。攻击时层次鲜明,火力掩护到位,同样是防御战,俄军在抵挡德军的攻击时,即便是有坚固的工事,也很难抵挡德军的攻击。同样的胜利,平行历史上德军损失万人,这个时空装备和战术大大提高,仅仅损失了1万人。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用在德国的身上太准确了。德军在东普鲁士打的俄军哭爹喊娘,损失了上千门火炮和近两个集团军。提前了几天,几乎同期进行的加里西亚战役,奥匈帝国对阵塞尔维亚军和俄军的联盟,激战自8月18日开始到9月21日结束,奥匈帝国损兵折将四十万。战役期间,奥匈军队对俄军没有优势就算了,对上塞尔维亚军队,照样没什么办法。损失了20万人的俄军,占据了战略要地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