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十六章 针对性的长远布局(1)_民国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十六章针对性的长远布局(1)

  十个人一个组,每个组两亩地的试验田,每隔两个月上一个组。海南气候好,正常是一年能种三季水稻,科研队没这个说法,把所有的能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上。就是为了尽快搞出杂交稻来,一百多号人在这个荒蛮之地没日没夜的忙活了五年,总算是出了成果。

  这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得把科研队撒向全国,在各种气候环境下试验,培育出适合当地的杂交稻品种。期间的艰苦,根就不是短短的篇幅能说明白的。单单就一个海南岛的科研所记录的杂交稻培育资料就能装一卡车,这里头都是汗水,甚至鲜血。

  晚宴的时候,方剑雄面对一干科研人员,郑重的深深一鞠躬,用最庄重的语气道:“杂交稻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人民走上了告别缺粮食的第一步。在座的诸位以及全国为此付出努力的科研人员,公在当代,利在千秋。你们的丰功伟绩,必将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现场的气氛在这一刻达到了巅峰,所有人兴奋的泪流满面,拼命的鼓掌,没有去擦拭一下脸上激动的泪水,手掌都红了也不知道停止。

  方剑雄的肯定仅仅是一道开胃菜,三日之后,总统签署交由内阁发布嘉奖令。进行了一次大面积的奖励,杂交稻的研发单位江西农学院,荣膺第一届全国科技进步奖集体金奖,一次性奖励五十万元。所有参与杂交稻科研的人员皆有奖励,其中时不平、丁颖带队的田独科研队,荣获科技进步奖集体金奖,奖金十万元。时不平、丁颖获个人金奖。个人奖金十万元。

  几乎所有国内影响力巨大的报纸,都重点报道了该新闻,内阁宣传部派了摄制组到全国各地的科研队,进行了一次长达两个月的拍摄,一部名为《民以食为天》的纪录片,很快在全国免费上映。杂交稻在其培育的过程中,科研人员所付出的艰辛很快全国皆知。

  1924年底,中华科学院在京城里,第一批中华科学院院士名单出炉。一些为中华科技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纷纷上榜,不乏加入中国国籍的海外人士。时不平、丁颖,皆因杂交稻的成绩,加入中华科学院院士的行列。

  …………………………

  “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贷款8亿金马克(折合19亿美元)以稳定其币制,在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即由第一年(1924~1925)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1928~1929)增至年付25亿金马克;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发行110亿金马克铁路公债、50亿金马克工业公债;德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