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9章 旧时恩怨_宋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口,带给他的提醒却没错,圣明太子,不能只依仗一位贤臣!

  立志做一个千古名君,赵恒自认为,自己从没怀疑过寇准的忠诚。

  然而,想当年柴荣也没怀疑过他伯父赵匡胤。结果,柴荣一死,他伯父就被“黄袍加身”。而柴荣的几个儿子,都没机会长大成人。

  呼——,春风出过,乍暖还寒,漫天花瓣落如飞雪。

  发现赵恒给自己下命令下了一半儿,就陷入了沉思。右班都知刘成珪果断紧闭双唇,眼观鼻,鼻观心,做起了泥塑木雕。

  接连伺候了大宋三任皇帝,他至今既没有稀里糊涂死掉,也没有死里糊涂地获罪,所凭借的不是聪明,而是懂得什么时候应该闭嘴。

  官家不想事事都依仗寇准,这点,刘成珪轻而易举就能看得出来。从旁观者角度,他也认为官家做得无可厚非。

  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

  寇准再忠心耿耿,掌握的权力太大,或者被官家过分依仗,对双方都不是一件好事。

  君臣以相知开始,以相疑相忌为终的例子,刘成珪看得太多了。

  远的不说,近的,比如死后被谥号忠武的韩重赟。想当初,曾经是大宋太祖皇帝的生死之交,凡是太祖皇帝不想亲自做,或者不方便亲自做的事情,几乎全都交代给他出马。

  结果,他后来却差点儿死在了太祖皇帝的刀下。亏得赵普在关键时刻,替他说了一句话,才让他得以全身而退。

  再比如,韩重赟的弟弟韩重贵。那可是曾经在高粱河之战,用身体替太宗皇帝挡过箭的人。

  结果呢,太宗皇帝到了晚年,他却成了最难以放心的人之一。亏得此人惊醒,及时地交出了殿前司,才终于得以回家颐养天年。

  “传朕口谕,参知政事王钦若,兼任京东西路巡检安抚使,前往青州,彻查张文恭遇刺一案。着他接到口谕之后,即刻动身,正式圣旨,容朕在明天廷议之后再补。”正呆呆地回忆着往事,赵恒的声音,又传到了他的耳畔。

  这回,彻底没寇准什么事情了,换成了另一位参知政事王钦若。而后者,能力比寇准差了不是一点半点,最大的长处,则是揣摩圣意。

  “奴婢遵命!”心里对赵恒的决定,半点儿都不看好,刘成珪却果断答应一声,随即小跑着离去。

  发生了正五品官员遇刺案,赵恒自然不可能如同不关自己的事情一般,继续前往刘娥那里,体味寻常夫妻之乐了。将目光快速转向后者,他满脸歉然地解释,“朕得返回文德殿一趟,吕端、毕士安等人,听闻青州之事后,今晚肯定会联袂入宫……”

  “圣上尽管去,臣妾准备好了宵夜等官家来用,无论多晚!”刘娥非常知冷知热,不待他说完,就笑着点头。

  “嗯!朕一定会来吃,无论多晚!”赵恒心里觉得舒服,毫不迟疑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