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9章 年关(求订阅)_宋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处因地制宜的行政手段、知人善用的赏罚机制,还有不排斥任何民族、任何宗教的开放胸怀。

  使得蒙古人可以付出最小的带价,迅速征伐四方。

  而这些征服之地,马上又能转化成蒙古大军继续征服的后勤给养。

  于是,全亚洲的技术人才尽归蒙古。

  从最开始简陋且单一的轻骑骑射开始,慢慢发展成为装备精良、各兵种齐全的无敌之军。

  人们说大宋打不过元朝窝囊,其实打不过才是正常的。

  因为,可不单单是士兵的战斗力不如元人。

  你的将领也不如人家,不是没人家聪明,而是没有人家指挥经验丰富。

  伯颜、阿术、阿里海牙,哪个不是从东打到西,再从西打回来的?

  说句不中听的,普普通通一个裨将都攻下过无数个城,与十几个国家交过手,什么战术没见过?

  更别说国力和科技水平了。

  元军有最先进的攻城机械,有最发达的军械制造能力。

  从皇帝到臣子,再到国家机制,那就是为战争而生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元朝打了这么多年,国力消耗巨大,南方忽必烈一直想稳定,输出军费,可一直不见成效。但为什么他敢张嘴就一千艘大舰、六十万大军倾巢而出呢?

  甚至在原本的历史上,在南方叛乱成了一窝粥加内部诸王纷争的情况下,还有余力把钦察、窝阔台、察合台三大汗国打的服服帖帖呢?

  因为,他的战争成本本来就小的吓人。

  除了国家财政支援之外,各行省也有能力输送给养。

  更要命的是,元人的士兵上战场是不需要军费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补贴军费。

  战士出征不但不要国家的钱,武器、兵甲、马匹和粮耗全部自给。

  而且,像是西征或者当下出征扶桑这种远征战役,战士会带上家产一起上路。打到哪,落地生根,就把家安在哪儿。

  至于为什么不给钱也愿意卖命,当然是等打完了仗自然就拿到了好处,算是一种战争投资。

  这样的蒙古大军,赵维真有信心挡得住吗?

  没有,一点都没有。

  可是,还是那句话,没办法,挡不住也得挡,别无选择。

  如果这次退了,再逃一次,那大宋的心气儿就真没了。天下再大,也无容身之所。

  况且,大宋从崖山开始,突围破局远走扶桑,再到赵维归宋大闹大都,又到巴蜀求存,哪一步不是在冒险?哪一步不是別无选择?

  别说现在是冒险,就算两年大计成了,真的让赵维变出五十万大军来,那将来这种冒险的行为也还会有,而且只多不少。

  二人的离开有些悄无声息,也有几分悲凉。

  赵与珞走时,群臣相送,追视良久。

  而成王殿下亦不落传统,立于高处,执锤击鼓。

  听鼓,新崖山的传统!

  可是,岸上的人都清楚,出征鼓起,却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