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3章见鬼了_宋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误差很大的时间单位。

  别人也提了几个方案,但都不严谨。

  后来技术型宁王出马了,一语点破梦中人。

  “你们缺少的不是计算蒸汽机效率的单位,你们急需的是一个时间单位!”

  赵维所说的是“分”和“秒”这个概念在古代是没有的。也不是没有,而是过于虚幻,古人只用一瞬、一刹那、一须臾、一盏茶、一刻钟来表述时间。

  每一个时间刻度也有具体的数值,但是精度不够。

  这不是古人不聪明,想不到精确的时间计量,而是当下的社会不需要时间的精度。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时间必须越来越精确。

  一语道破天机,众人恍然大悟,技术型宁王不愧是技术型宁王!

  而在这个时候,什么阿拉伯学术,什么汉人的术数水平,观天之术就都不够看了。

  这个时代能把时间做到极致甚至不输后世的,只有玛雅人!

  赵维“未来的后妈”阿桑登场了。

  玛雅人的天文成就,可以把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与后世计算的公转周期只差天,也就是18秒。

  而地球绕太阳一周,也就是一年。一年差18秒,在十三世纪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赵维让阿桑结合汉人的阴阳历,也就是农历,将每年分为平年和润年。按平年十二个月,润年十三个月计算。

  每天十二时辰,二十四小时,每时60分,每分60秒,来确立出一套全新的记时单位。

  既照顾了当下的百姓的习惯,也结合了后世的分秒记时。

  随后,又利用玛雅的天文学计算能力,先确定每天的长度,再确定每一个小时的长度,然后是分,最后是秒。

  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制造出单摆计时标准。并不是后世的钟表,而是极为简单的一个单摆结构。

  重8两的摆锤,在固定的摆臂长度下,每左右摆动一次,定为一秒。

  当然,摆锤也有误差,由阿桑每天定时校正,暂时够用了。

  好吧,摆锤的主意也是赵维出的,这都是后世的宝贵经验啊!

  有了计时单位,再去确定功率单位就容易得多了。技术型宁王再次逞威。他知道蒸汽机这个应该是“马力”?还是“牛米”?,好像还有个焦耳...

  到底是哪个他就不知道了。不过感觉应该是马力....

  这个比较像,接下来就好办了,从字面意思也能猜个差不多。

  最后,院士们习惯性听赵维的,以一匹成年河套马为标准,让它不停的拉动水车,持续整整四个时辰。

  最后计算抽水效率,得出一匹马平均每秒钟,可以将450斤的水提升1尺。

  于是得出:1马力=450斤・尺/秒。

  大宋的功率单位由此诞生了。

  王五郎第一时间便用这个公式来测量他的蒸汽机...结果...

  有点寒碜....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