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章 整顿军备_挞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药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中国并未发展出先进的火器。

  明朝战事频繁,比较重视火器,早在永乐年间就成立了专业火器部队-神机营。

  到了明朝中期,为了抵御倭寇,明军大量装备鸟铳、佛郎机炮、火箭、快枪、虎尊炮等火器。

  明朝后期,后金起于辽东,明军不能抵挡如狼似虎的八旗铁骑,更加依赖火器。特别是明军大量仿制改进的红夷大炮,在与后金的战斗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给八旗铁骑留下了深刻印象。

  清朝得国不正,在辉煌灿烂的汉文化面前极不自信。历代皇帝均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因而在大航海时代逐渐落后。满人数量有限,这也限制了八旗军队的规模。

  他们虽然在开国的战斗中见识到火器的威力,但随着进驻大城市而迅速腐化。八旗子弟左手烟枪,右手鸟笼,训练点卯则雇人代替,不要说发展使用先进火器,就连祖传的骑射本领也丢掉了。

  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先后发明金属定装弹、后装击针枪、栓动步枪等,引发新一轮枪械。大型军械方面,随着新式炼钢技术的普及,铁甲蒸汽战舰、大口径火炮先后发明,在军事上建立巨大优势。

  1842年,不列颠国舰队奔袭万里来挑衅清朝。清朝在军械、后勤、动员、决策等方面暴露出致命弱点,虽有万里疆山、四亿男女,却被弹丸之地的不列颠国打得一败涂地。

  太平天国兴起后,清军和太平军都很重视火器,不惜花费巨资从洋商手里购买洋枪洋炮。史载李秀成的部下持有的洋枪洋炮比湘军还要多,这也是太平军能够屡败清军的重要原因。

  杨秀清将火军安置在铜陵,理由之一便是铜陵矿产丰富,可以发挥火军器物上优势。

  铜陵多铜、硫、煤、石灰,矿产资源多分布在铜官山、新桥一带。

  清朝在铜陵的官方机构除了县衙之外,还额外设置了一个监督铜矿生产的职司。随着太平军攻陷铜陵,知县孙润投降,铜矿生产停滞,矿工有的逃走,有的躲进了附近的山区。

  何兆武是师后勤部长,具体负责军械上的事务。铜陵县虽有矿产资源,但工业基础太弱,根本不能支撑陈城军军械需求,不仅不能制造炮弹、仿制枪支,连最简单的子弹都不能生产。面对这种一穷二白的局面,何兆武勇于任事,毫不气馁。

  军工生产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火军老兄弟中虽有个军械员,但他只会排除一些简单的枪械故障,对于枪械原理、炮弹构造则一窍不通。

  没办法,还得走群众路线。何兆武将铜官山一带的矿工召集起来,以身强力壮的年轻矿工为骨干组建一支工兵营,编入荷田的直属团。

  另选矿工中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编入后勤部军工厂,下辖炼钢、采煤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