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章 老狐狸_1911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洛维公爵饶有兴趣的说:“打从进入燧发枪时代之后,盔甲就彻底失去意义了,毕竟再怎么坚厚的盔甲也抵挡不住溅射过来的炮弹碎片和呼啸而来的枪弹,李,你为什么还要订购这样一种毫无用处的装备?”

  李思明说:“在战场上,士兵的头部是非常容易受到枪弹、弹片甚至枪托的攻击,如果毫无遮掩,头部受伤致死的概率会非常高。我不能让我的士兵头部没有任何保护的上战场,有这样一顶钢盔在,伤亡至少能够减少五分之一!”

  克洛维公爵有些不大相信:“这玩意儿有这么大的伤用?”

  李思明笑笑,也没有解释。从十七世纪开始,欧洲的军事技术就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等进入到十九世纪之后,跟亚洲的差距是越拉越大,可谓遥遥领先了。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欧洲军人自然是无比自信的,但是长时间呆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也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辉煌得太久了,很多东西就成了惯性思维,想改也改不掉了。比如说盔甲,在十八世纪,随着火绳枪和燧发枪技术的突飞猛进,盔甲在破空而来的弹丸面前跟纸糊的一样,而能够扛住子弹的盔甲也重得让士兵根本就抬不起腿,所以欧洲军队索性就不要盔甲了,直接在敌军的枪口下裸奔,用造盔甲的钱来征召、训练更多廉价的士兵,用数量去堆死对手。这一策略在十八、十九世纪是没问题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两个世纪中,冶金技术突猛进,在一定距离能够扛住枪弹直接命中的盔甲已经能造出来了。然而没有哪个国家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仍然沿袭了过去两个世纪的战略,让士兵在枪林弹雨下裸奔!

  直接后果就是一战两大集团的军队伤亡高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其实在堑壕战中,士兵全身约有大多数面积都藏在战壕里,只露出个脑袋,只要戴一顶钢盔,伤亡率会大大降低的,但直到1916年各国才意识到这一点,法国的阿德里安钢盔,德国的M1916钢盔,都是在这时大规模装备部队的。事实也证明这玩意儿确实管用,以至少不少戴着钢盔打了几仗的军官在下战场的时候放声痛哭,说如果早点装备这玩意儿,他们很多兄弟就不会死。

  现在一战还没有爆发,欧洲对现代战争的认知停留在普法战争阶段,自然就别指望他们能够重视士兵的防弹装备研发了。

  李思明可不一样,他知道自己家底很薄,而且所处的位置非常尴尬,两淮、苏北豪强环伺也就算了,要命的是山东还有整整一个镇的北洋军!他的核心就是手下那批民兵,这些民兵数量有限,消耗不起的。所以他要加强士兵的防弹装备研发,不仅要搞出钢盔,还要搞出防弹衣。陶瓷防弹衣啥的就别想了,用几毫米厚的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