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4章 花式种田_1911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袁容庵没心情纠结谁是大爷这个问题,他只关心实用性:“这个大棚应该怎么搭?”

  李思明说:“大棚很简单,无非就是从工厂订购适当规格的拱形钢管梁,运到工地去架设拼接好,然后铺塑料膜而已,有手都能搞定它。不过就目前的行情来看,这样一个育秧大棚的成本低不到哪里去,所以我建议你们搭建好育秧大棚之后订购一些育秧架,育秧架可以分很多层的,每层可以放一块育秧盘,育秧数量是直接将育秧盘铺在地上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见这两位还是一脸懵逼,他干脆摊明了说:“打个比方,同样大小的育秧棚,直接把育秧盘铺地上的话育出来的秧只能插一亩田,但采用育秧架育出来的秧足够插十亩田,这是十倍的快乐!”

  袁容庵:“哦哦哦!”

  徐先生:“哦哦哦!”

  空口无凭,李思明干脆带这两位出去开开眼界。

  在距离盐城医院不到五百米远的地方,第一座育秧棚正在紧张施工中。卡车运来一车车拱形钢管梁,工人齐心协力将一根根拱形钢管梁架设起来,固定在地里,然后焊出横梁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这块足有数亩之阔的土地硬生生变成了钢铁丛林。他们还看到了传说中的育秧架,这玩意儿跟饼干的烘干架差不多,但很长,并且分成好几层,每层都能排下数块育秧盘,把空间利用到了极致。

  徐先生不解:“如果将育秧盘摆在这架铁上,那秧苗所需的水如何解决?没有水的话秧苗岂不是得枯死?”

  李思明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你不用找人用喷雾器给它们喷水啊?难不成你还指望像种懒田那样把稻种往田里一撒就不管了,等到秋天能收多少是多少?”

  徐先生:“……”对不起,这种种田方法徐某还是头一回听说!

  秧苗够长了就插秧,这是常识,但是在很多水稻种植区,这一常识是不存在的。比如说在宁夏,那里的人就从来都不插秧,把水田打成泥浆后就将稻种大把大把的往田里撒,弄得田里的禾苗有的地方稀拉拉,有的地方密密麻麻……这样整法自然别指望产量能有多好了。那时候的宁夏人管这种播种水稻的方法叫“浪稻子”,标准的称谓是“水撒播”,撒到哪算哪,压根就没有插秧、控制秧苗密度的概念,当时宁夏人的老话是“浪稻子,大把撒,收不多,饿不死”。当然,河南河北好歹有着千年的水稻种植史,一直有插秧的传统,不至于大把撒稻种。但是把秧苗育在暖烘烘的大棚里,请专人照料,气温高了要打开塑料膜让秧苗透透气,气温低了赶紧盖上塑料膜保温,三天两头还要给秧苗喷水……这种育秧方法还真是闻所未闻!

  于是,徐先生被鄙视了,被鄙视得理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