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7章 军衔_1911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真正完善的军衔制度,还得等到战国时期才有。战国初期,吴起组建稳武卒,首次创立了完善的士官选拔制度和赏罚体制,还有部队训练操典,使得魏武座成了战国初期最为可怕的劲旅,灭中山、破齐国、破楚国、暴打秦国、压得赵国透不过气来……当真是战功赫赫。后来的秦国也是效仿魏国,并且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军衔制度,打造出一支更加强悍的钢铁之师,横扫六合。纵观历史,每一支铁军劲都会有一套完善的军衔制度,拿得整个指挥体系十分流畅,千军万马浑然一体,如果军衔制度混乱,赏罚不明,指挥不畅,那想打胜仗都难了。

  明朝中后期那支靠家丁撑场子,靠临时征发农民去凑数的弱鸡军队就是最好的证明。

  李思明自然不会不知道军衔制度的重要性,只是一来没必要,二来没时间,所以一直没有搞。现在距离辛亥革命只剩下一年了,是时候让他的部队正规化了。

  军衔制度绝不是制订几套制服,几块肩章领章那么简单,选拔和晋升的标准、每一级军官的权力与责任、整套指挥体系如何运行……这些都是相当复杂的,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出来的。好在过去两年李思明一有空闲就会忙着搞这个,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大半,用不着从头搞起,不然他的头发不得全掉光。

  他制订的军衔制度基本上是**制:

  士兵从新兵营出来之后就是下士,一年军龄的升中士,两年升上士,如果有突出表现,比如说立了功,可以不受此限制,比如说如果立了个二等功,下士直接升上士都不成问题;

  上士上面就是准尉。升到准尉就有资格进尉官学校接受专门的军事教育,学习如何管理、指挥好连排部队了。从尉官学校出来之后,准尉将晋升为少尉,担任排长之职。然后是中尉,连长,再往上就是上尉,营部参谋,在担任营部参谋期间表现优秀的,恭喜,可以晋升少校。

  晋升少校后就有机会指挥一个营了。当然,如果很适合当参谋而不适合独当一面的,可以调到团部继续当参谋,视情况而定。

  少校往上就是中校,有机会指挥一个团。团长往上是上校,有资格担任师参谋长或者副师长,如果想当师长,那……

  那得挂将星,干到少将才行。当然,旅长不必挂将星,上校完全有资格当旅长的。

  少将往上是中将,可以指挥一个集团军……对,他不打算搞军级制度了,直接就是集团军,每个集团军的规模视驻扎地区的情况而定。如果是驻扎在东北地区,直面日俄威胁的集团军,编制肯定得大一点,下辖五六个师都不成问题;如果是驻扎在河南、湖北、四川等腹地的集团军,下辖三个师就算很有面子了。这叫资源优化配置,具体情况具体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