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章 巨变_1911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子开垦得过来。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把前来报名的流民、棚民收编,将他们的小团体全部打散,安置到这一广大地区,三百户就算一个农场,这些农场彼此之间相距二三十里路,出了农场就是大片荒野,他们想要搞串联什么的还真不容易。每个农场拥有耕地多达一万多亩,至于周边的荒地,只要他们有这个体力,都可以去开垦,李思明不会反对的,但是不要忘记了给他交租。

  这些事情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农场边界的划分、生活物资的分配、营房的建设、过冬的准备……这些全都是麻烦事,李思明忙得焦头烂额。幸好有大批从上海招聘过来的专业人才帮忙,大大减轻了他的工作量,否则他非过劳死不可————可即便是这样,他也累得够呛了。

  时间就在这些琐碎而繁重的事情中飞快的溜走,被农场的琐事压得直不起腰来的宋雨薇并不知道,就在他们争分夺秒为未来夯实基础的时候,这个老迈的帝国仅剩的那一点点进度条也即将走到尽头。

  这种不祥的征兆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首先是太湖秋操出事了。

  秋操可不是秋季大家做健身操,秋操的意思是“秋季军事操练”。庚子之后,清政府痛定思痛,全套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训练操典,从全国挑选优秀青年去编练新军。首先就是袁世凯,在天津小站大练兵,一口气组建了六个镇的新军,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北洋六镇。南方也不甘示弱,湖南、湖北、安徽、江浙、福建、两广……纷纷编练新军,全国一下子掀起了一投练兵狂潮。可能是庚子那顿毒打实在是太疼了,清王朝在编练新军方面下了极大的决心,投入了天文数字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不定期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也就是所谓的秋操。从庚子到现在,秋操已经搞了次,分别是1905年的河间秋操、1906年的彰德秋操,这两次都是由北洋唱主角,这次太湖秋操,主角是南洋。

  亡羊补牢还是有点用的,两次秋操规模之大,动用技术装备之多,都把列强给吓了一跳。从这两次秋操可以看出,清军进步真的相当大,军纪和士气较旧军队有了质的飞跃,编制更加灵活,士官选拔体制、新兵操典、多兵种合成作战也摸索出来了,像野战炮、山炮、维克斯机枪、马克沁重机枪、麦德森轻机枪……这些先进的装备成了参训各部的标配,这着实有点吓人————西方列强发现论机枪火力,他们居然要比清王朝的新军逊色一些!以至于在彰德秋操后有一位列强的武官发出惊呼:

  “中国已经做好了与欧洲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这欧洲佬还真不是一般的能脑补。清王朝现在能拉个花架子唬唬人就算不错了,跟欧洲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