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2章 通宝之便_天下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普通百姓,兑换劣币。

  比例当然是三比一,因为这样的话,那些普通百姓还是能够得到利益。至于四族以及那些小家族,赚的是盆满钵满。

  这些钱又回到长安,再度置换成通宝钱。

  关中当然发现了这种情况啊,毕竟这么多钱,河东四族是没法一次性搞定的。来来回回十余趟,关中官吏又不是瞎子。

  可碍于魏王颜面,只能是密报高诚,没有捅开。

  对付这种投机取巧之辈,高诚有的是法子。这种事在钟繇等人看来,河东四族拿着河东的劣币,来换取通宝钱,就是在黑自己的钱。毕竟,关中得到全都是劣币,他们四族倒是赚爽了。而且,通宝钱每天制出来的就这么多。关中还没有置换完毕呢,哪有闲钱供给河东。

  可是,高诚巴不得全天下的士族都这么搞。对,关中是亏了,劣币换新币,当然亏。而且,在河东,好名声也都让四族给占了。

  可是,金融发行,在乎的只有市场。

  铸钱署的铸钱速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月产百万,现在只有月产三十万。因为铜矿的速度跟不上,模范的增加速度也比损耗慢。

  这要不是先前积蓄的数千万钱,根本不可能支撑两月以来的新劣置换。但,总有一天关中会达到一个顶点,这时候就要向外拓展渠道了。

  既然早晚都要如此,那人家自己送上门来,怎么能拒之于外呢。

  在后世,你的钱想要在别人地盘发行,那只能先干仗。

  不过,也不能让四族这么轻松。咱好歹也是铸钱的,收个手续费总是应该的吧。

  另外,钱庄,也是时候要搞出来了啊。毕竟,通宝钱的发行量越大,金融市场就越复杂。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调整市场。

  汉代也有,只是更加针对市场物价变化,而将最基础的币值而放到了非重心。此外,也太过松散了,根本没有更高一级的统筹官署。

  事后,高诚找了老董。

  董卓自然是羞愧了一下,嘿嘿,这事自己怎么可能不参与?

  十一税!

  这就是商量的结果。

  很高,高到离谱。

  但老董二话不说,就应了下来。

  别说十一税了,就是十二都没问题。一番倒腾,一百万钱能赚二百万钱,区区三十万算什么?

  要知道现在河东地区的藏币量可远远超过关中,照现在十天一百万钱的兑换速度来,没个一两年功夫,根本连个水花都不冒。

  老高也很开心,这是刚刚开始。

  河东数十亿钱,要是全都兑换下来,自己就能白白掠夺十分之一的财富。当然,虽然这是劣币,可赚一点是一点啊。

  最重要的就是,如今大汉帝国的两大经济重心,都将被通宝钱渐渐拿下。而后再吃下荆扬、两淮等地,会更加轻松。

  钱是没赚到多少,因为钱庄这个敛财利器还没整出来。但,自己也没亏多少啊。

  铜矿、铸钱署都是国有产业,自己只需要付个俸禄就够了。

  就是,这钱庄交给谁呢!

  钱庄的重要性就不提了,这就是东汉的粗糙版银行。

  可那也是银行啊。

  得找个这行的行家来办!

  最好是出了名的商贾之家,还要世风优良。毕竟,银行这东西,随便从手指头缝漏一点,都是以百万计。

  利益,会增加贪污的上升率。

  天下四大商贾之家,中山甄氏、东海糜氏、陈留卫氏、以及新崛起的荆州蔡氏。

  甄氏、糜氏就不说了,属于那种商贾传家,累世经营,遍及九州。属于那种想要得到世家地位却得不到,诸侯想要取其财货又动不得的那种。

  陈留卫氏,就是资助曹操的卫兹一氏,源出河东卫氏。但现在主干两支,有些谁也不搭理谁的意味。

  蔡氏要比历史上发迹更早一步,毕竟由于宛城一战,联合蒯氏,掌握荆北大权。刘表入荆州后,又居高位。

  再加上长江、两淮水利,商通吴会、淮徐,主营粮食贸易。

  不然,荆州想要一口气拿出五十万石,还是需要很长时间来调度呢。

  请收藏:https://m.zsdad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